5、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
二、什么是用户画像?
一、如何描述用户画像
1、姓名
有了姓名,给人感觉这是是一个具体、实际存在的“人”
2、用户的真实照片
这个有点难获取到。但是从照片中可以直接的看到很多信息,也可以感受到这个“用户”是个活生生的“人”
3、更多的基础信息
例如年龄、岗位、婚姻情况、住址(到大致区域即可)等等。通过基础信息,可以更准确的了解这个用户,更好的代入
4、个人情况,或者说叫用户故事5、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受
或者他考虑选择什么产品,会通过哪些维度来考虑
6、他的目标是什么
也就是他想通过使用产品获得什么?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,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用户完成他的目标
7、他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挫折
比如bug很多,联系客服找不到人,老是崩溃,这往往是需要优先改善的
8、你使用产品中的一些主观感受或者想法
这块可能无法结构化表达,但是这也是魅力所在。没准对未来的产品方向有很多good idea
9、你可以对这个用户有个性格上的判断
比如内向/外向,在业务设计中,你可以参照他们的性格做些独特的设计
10、这个用户经常上什么网站二、什么是用户画像?
用户画像是根据用户在互联网留下的种种数据,主动或被动地收集,最后加工成一系列的标签,简而言之,上部分所言的用户行为分析可以形成用户画像。用户画像本质是对任何一个用户都能用简化的标签数据描述。
三、用户画像的目的
1、精准营销:
这是运营最熟悉的玩法,从粗放式到精细化,将用户群体切割成更细的粒度,辅以短信、推送、邮件、活动等手段,驱以关怀、挽回、激励等策略。
2、数据应用:
用户画像是很多数据产品的基础,诸如耳熟能详的推荐系统广告系统。一般广告投放基于一系列人口统计相关的标签,性别、年龄、学历、兴趣偏好、手机等等。
3、用户分析:
产品早期,PM们通过用户调研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用户。在产品用户量扩大后,调研的效用降低,这时候会辅以用户画像配合研究。新增的用户有什么特征,核心用户的属性是否变化等等。
4、数据分析:
用户画像可以理解为业务层面的数据仓库,各类标签是多维分析的天然要素。数据查询平台会和这些数据打通。
四、如何正确建立用户画像
用户画像首先是基于业务模型的。业务部门连业务模型都没有想好,数据部门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理解消费者的决策,考虑业务场景,考虑业务形态,考虑业务部门的需求,一个好的用户画像都离不开它们。本文没有说数据、模型和算法,但是我认为,它们比技术层面更重要。
让数据流动起来,开启业绩增长!
了解500+品牌零售商使用LinkFlow的场景用例